保护传统村落 促进乡村振兴​——全国政协委员龚胜生教授2021年两会报道集锦

作者: 时间:2021-03-18 点击数:

  • 3月3日 中国新闻网

标题:【两会声音】龚胜生委员:传统村落要作为乡村振兴的标杆

本视频转自中国新闻网,原文请点击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gn/shipin/cns/2021/03-03/news882002.shtml

 


  • 3月4日 经济日报

标题:龚胜生委员:发挥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的标杆作用

(经济日报记者 常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物质载体。我国传统村落数量庞大,共56819个,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标杆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认为。

 

需要看到的是,当前我国传统村落存在旅游发展模式单一,产业效益不明显,文化传承后继乏人,传统建筑年久失修等问题。

 

龚胜生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传统村落空间规划指导意见,加快编制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规划。以传统村落旅游产业先驱推进传统村落产业振兴。文旅开发是推进传统村落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合理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游业为先驱,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工业,形成“旅游+”产业体系。

  

同时,以传统村落文化活化利用推进传统村落文化振兴,将看得见的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修缮,将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物化和可视化,推进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要保障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各项待遇,扶持县、乡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形成老艺人肯教、年轻人爱学的社会氛围。龚胜生委员建议,以传统村落乡土人才培养推进乡村人才培养,以传统村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生态建设,以传统村落乡村治理优化推进乡村组织建设。(本文转载自中国经济网,原文请点击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103/04/t20210304_36357776.shtml

 


  • 3月5日 海外网

 标题:全国政协委员龚胜生:让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龚胜生接受采访(海外网/谢明 摄)


(海外网 赵健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在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我国传统村落数量庞大且意义重大,要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产业和生态、文化振兴的结合,同时加强乡土人才建设,造就一批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

 

龚胜生表示,乡村振兴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村落的产业振兴要注重环保,从三个主要层面入手。第一,在决策层面要有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理念;第二,在规划层面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给村落做好空间发展规划;第三,在实践层面,乡村建设行动应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绿色发展。

 

龚胜生提到,传统村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留存遗存丰富,有些甚至成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文化遗产要与产业振兴结合发挥其应有价值,传统村落看不见的文化要物化成具有吸引力的资源,看得见的文化则要加以保护。

 

“任何发展、战略实施,最终决定都在人。龚胜生强调,乡村振兴的关键离不开人才,而传统村落的人才缺乏比较突出。他建议,在每个县级单位建立乡土人才培训中心,传统村落应制定人才队伍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培养。对于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内的现有乡土人才,要给予保护和扶持。同时可以实施乡土人才工程,造就一大批能够扎根乡村、为乡村服务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转载自海客新闻客户端,原文请点击链接http://mk.haiwainet.cn/special_html/hk_page/article/hknews-article/20213/5/E_1214794275478862835.html?id=E_1214794275478862835&contentType=CT001#/

 


  • 3月7日 中国新闻网

标题:全国政协委员龚胜生:让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作“标杆”

全国政协委员龚胜生

(记者 马芙蓉)“传统村落既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需要加以重点保护,也有乡村振兴的紧迫性。”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6日受访时呼吁,挖掘优势,补齐短板,让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标杆作用。

 

龚胜生介绍,我国传统村落数量庞大,共56819个,分布广泛。一方面,与普通乡村相比,传统村落蕴藏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更具振兴典型性。另一方面,受限于位置偏远、交通闭塞等因素,大多数传统村落经济相对落后,更具振兴紧迫性。

 

这两年,龚胜生一直关注乡村振兴。在走访调研中,他发现基础设施落后、“空心化”严重是传统村落振兴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


 

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离不开财政投入和产业带动。他建议,抓紧制定传统村落空间规划指导意见,优先安排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经费。同时,合理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游业为先驱,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工业,形成“旅游+”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发展。

 

“文化遗产是传统村落最宝贵的财富。”龚胜生说,文旅开发过程中,要将看得见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修缮,将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物化和可视化,推进文化活化利用。要下大力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扶持县、乡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形成老艺人肯教、年青人肯学的社会氛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如何吸引人才回乡,化解“空心化”问题?龚胜生认为,除发展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外,还要以县域为单元成立“传统村落乡土人才培训中心”,为传统村落培养文化传承、文物修缮、土产加工、网络销售、乡村旅游等乡村振兴所需又能扎根乡村的乡土人才,建立省、县、乡镇三级“优秀乡土人才”评选和表彰制度。

 

龚胜生指出,传统村落是聚落文明的“活化石”,在振兴过程中要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为重点,保护好其依存的原生环境,修复好被破坏的次生环境,推进生态振兴;要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实现组织振兴。(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网,原文请点击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gn/2021/03-07/9426412.shtml

 


  • 3月8日 中国教育报

标题:龚胜生委员建议:培养传统村落乡土人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中国民族教育》记者 吴绍芬)传统村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物质载体,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标杆作用。针对我国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建议,发挥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引领作用。

 

“我国传统村落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传统村落乡村振兴存在规划编制未完成导致补助资金没到位、同质化竞争突出引发产业效益不明显、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文物建筑出现维修性破坏、管理部门条块分割缺乏协作等问题。”龚胜生说,针对存在的问题,乡村振兴必须分类施策、分步推进:

 

一是抓紧制定传统村落空间规划指导意见,加快编制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规划。二是以传统村落旅游产业先驱推进传统村落产业振兴,合理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游业为先驱,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工业,形成“旅游+”产业体系。三是以传统村落文化活化利用推进传统村落文化振兴,包括结合优良家风建设,在文化活化中融入时代要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传统村落文化振兴标兵村评选活动等。四是以传统村落乡土人才培养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建议以县域为单元成立传统村落乡土人才培训中心,为传统村落培养文化传承、文物修缮、土产加工、网络销售、乡村旅游等乡村振兴所需又能扎根乡村的乡土人才。 五是以传统村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为重点,保护好其依存的原生环境,修复好被破坏的次生环境,把美丽村居作为美好生活目标,实施“绿色乡村建设工程”。六是以传统村落乡村治理优化推进乡村组织振兴。(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原文请点击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629200163243015&wfr=spider&for=pc



  • 3月8日 湖北日报

标题:住鄂全国政协委员龚胜生:补齐县域非遗传承保护短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辉)“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全国两会上,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建议,补齐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短板。


龚胜生说,非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也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已基本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但也存在非遗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


龚胜生建议——

“十四五”期间,建立县乡基层非遗传承人名录及其档案,构建“国家—省级—市级—县级—乡镇”五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


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实施“乡土人才培养工程”,将非遗传承人列为“乡土人才”。


对设立县级非遗保护机构、人员配备和非遗保护工作经费预算作出刚性规定,如国家和省级设立专项非遗传承经费,下拨专项经费资助县乡两级非遗传承人。拟订相关保护规划和保护办法,对于生活困难、年事已高、疾病等县乡传承人给予重点资助,并区分传承人的困难程度分类制定金额范围。


全面摸清县域非遗家底,推进县域非遗数字化工程,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数字化技术实现非遗保护与传承。


进行抢救性的采集和记录,通过活态表演推动非遗的传承发展,建立非遗资料库、非遗博物馆、非遗展示中心,保证特定民俗仪式的表演体系和教育传承体系持续发展。


将非遗保护纳入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本文转载自湖北日报,原文请点击链接http://news.cnhubei.com/content/2021-03/08/content_13664042.html



  • 3月9日 农村新报

标题:全国政协委员龚胜生:把传统村落打造成乡村振兴标杆

 

 全国政协委员龚胜生

(记者徐思弘)“传统村落是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物质载体,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36日,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龚胜生接受采访时表示,应加快编制传统村落发展规划,从旅游、文化、乡土人才培养、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为村级发展提供样板与借鉴。

 

龚胜生建议,由住建部牵头,组织发改、文旅、农业农村等部门制定《传统村落空间规划指导意见》;地方政府率先编制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规划。合理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工业,形成“旅游+”产业体系。科学修缮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文化的活化利用;扶持县、乡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与此同时,以县域为单元成立“传统村落乡土人才培训中心”,培养文化传承、文物修缮、土特产加工等方面的乡土人才。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为重点,保护好原生环境,修复好被破坏的次生环境,实施绿色乡村建设工程。加强传统村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将族规、村俗、家风中的积极成分与党纪、国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本文转载自农村新报,原文请点击链接https://ncxb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103/09/content_85744.html

 


  • 3月9日 农民日报

标题:让传统村落在活化中振兴


有种说法:传统村落差不多每两天消失一个。这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的密切关注。“传统村落是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物质载体,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标杆作用。”委员们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提法表示强烈赞同。


我国传统村落数量庞大,做好保护工作是基础。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建议,政府应加大保障补贴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村民切实得到传统村落保护的实惠;还应加强对村民的培训教育,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可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宣讲团,为村民宣讲国家相关政策,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用于保护的资金从哪里来?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琇建议,地方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乡村文化扶植项目,在文化产品开发、传统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设立专项,并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及资金支持。


传统村落既要保护到底,也要发展到位。“要利用村落中各类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文旅融合。”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举例说,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利用古村落古民居密集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民企独资保护利用的“宏村模式”、政府主导国企经营的“西递模式”、财政扶持民企经营的“呈坎模式”、国企开发村企合作的“唐模模式”等。


近年来,一些传统村落借助互联网进行推介,成为“网红”,得到人们的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认为:“传统村落借助互联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起到了正向作用,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但是也要注意,如果过分炒作、包装,很可能适得其反。只有产品、质量、服务跟上了,‘网红’才可持续。”


连玉明还建议,要强化对传统民族村落的保护,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再进行适度开发;国家已经颁布两批历史文化名村,应对其进行整体性保护,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建筑;要加强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建议,要尊重历史、因势利导,将族规、村俗、家风中的积极成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 3月10日 央视新闻频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委员们共话民生福祉。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而出谋划策。

 

龚胜生委员:习总书记在看望教育界别的委员的过程中间,讲到,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文明素质、科学知识、理论实践方面的能力,潜移默化来塑造这个人的心灵。把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润物无声地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教授给我们的学生。

本视频节选自2021年3月10日11时新闻直播间。



  • 3月10日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标题: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合理开发传统村落助推乡村振兴

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成为深山里的网红民宿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刘丁维)当前,我国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广受关注。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今年全国两会,在鄂全国人大代表、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也围绕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发展的金点子。湖北2.1万支扶贫工作队继续坚守改良后的枇杷面积要扩大”“武汉海底捞在招人,咱们村有需求的可去试一下”……218日,通山县板桥村村两委会议室气氛热烈,湖北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队长胡长学组织村干部召开春节后的收心会。据湖北省扶贫办统计,春节长假过后,全省21575支工作队、78746名驻村干部迅速到岗就位,帮助驻点村兴产业,帮助村民谋就业。虽然摆脱贫困的攻坚战已经胜利,但工作队仍然坚守在乡村振兴的阵地上。湖北37个贫困县摘帽、482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出列之后,如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今年湖北两会,我省提出,落实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切实做到驻村队伍不撤、驻村队员不减,帮扶力量只增强不削弱。全省581万贫困人口脱贫后,仍然有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6万户、18.3万人。全省扶贫工作队定期入户走访,常态了解生产生活情况,第一时间发现致贫返贫风险隐患,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靶向帮扶。建议发展传统村落助推乡村振兴传统村落是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物质载体,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直关注乡村振兴的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龚胜生,今年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传统村落的振兴上。他说,应加快编制传统村落发展规划,从旅游、文化、乡土人才培养、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为村级发展提供样板与借鉴。龚胜生建议,由住建部牵头,组织发改、文旅、农业农村等部门制定《传统村落空间规划指导意见》;地方政府率先编制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规划。合理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工业,形成“旅游+”产业体系。科学修缮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文化的活化利用;扶持县、乡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还建议,加强传统村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将族规、村俗、家风中的积极成分与党纪、国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英为有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庆礼深有体会。“在我的家乡鹤峰,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品种多,不论是富硒茶、小土豆、魔芋、药材、蜂蜜,还是特殊蔬菜干果,市场认可度都很高。乍一看我们是百花齐放、物产丰盛,但其实我们很难打开市场。”宋庆礼说,去年9月,他们成立了湖北英为有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专注做了三件事,在半年的时间里,就突破370万的营业额。这三件事,就是制定产品标准,打造品牌建设,提升售后服务。他建议,在农村地区加大专业技能人才、电商人才及市场营销人才的培训,帮助地区农产品迅速市场化,在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路径中,实现品牌农业对乡村振兴的高效推进。(本文转载自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原文请点击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800463687550621&wfr=spider&for=pc



  • 3月11日 湖北日报

标题:代表委员热议“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 让乡村更具特色、更有活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曾雅青)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中,勾勒出乡村振兴的蓝图。纲要草案提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把握机遇,更好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龚胜生委员

关键词: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保护传统村落 促进文化振兴

纲要草案提出,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

 

“纲要草案里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特别是提出保护传统村落,非常及时。”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龚胜生说,在乡村振兴中,传统村落可以发挥标杆作用。

 

龚胜生介绍,我国绝大多数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聚落,其建筑与形态无不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们是聚落文明的“活化石”,是“天人合一”的产物,闪烁着中国古人的生态智慧。传统村落是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物质载体。传统文化是传统村落最深厚的根基,文化遗产是传统村落最宝贵的财富。

 

“实践证明,文旅开发是推进传统村落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龚胜生说,近年来,湖北省通过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有力推进了乡村发展。许多地方以旅游业为主导,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渐渐形成“旅游+”产业体系。宜昌、恩施等地,通过发掘土家族、苗族等民族文化,有效提升了当地的旅游品质。

 

这次参加全国两会,龚胜生带来“关于发挥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标杆作用”的建议。他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要分类施策、分步推进。

 

龚胜生建议,以传统村落旅游产业为先导推进传统村落产业振兴,以传统村落文化活化利用推进传统村落文化振兴,以传统村落乡土人才培养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以传统村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本文节选自湖北日报,原文请点击链接http://news.cnhubei.com/content/2021-03/11/content_13669641.html?spm=zm1033-001.0.0.1.nfGS7y

 


  • 3月17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

标题:分类施策 分步推进乡村振兴

(记者明海英)2021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表示,传统村落是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物质载体,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标杆作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一个不能少,但必须分类施策,分步推进。”龚胜生建议:

 

其一,抓紧制定传统村落空间规划指导意见,加快编制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规划。可以由住建部牵头,组织发改、文旅、农业农村等部门,制定《传统村落空间规划指导意见》,作为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规划依据;地方政府率先编制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规划,优先安排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经费。

 

其二,以传统村落旅游产业先驱推进传统村落产业振兴。实践证明,文旅开发是推进传统村落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合理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游业为先驱,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工业,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融入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其三,以传统村落文化活化利用推进传统村落文化振兴。传统文化是传统村落最深厚的根基,文化遗产是传统村落最宝贵的财富。要将看得见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修缮,将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物化和可视化,推进文化的活化利用。要下大力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扶持县、乡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形成老艺人肯教、年轻人肯学的社会氛围。要结合优良家风建设,在文化活化中融入时代要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尊师重教、勤耕乐业、孝忠家国的文化风尚,开展“传统村落文化振兴标兵村”评选活动。

 

其四,以传统村落乡土人才培养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乡村振兴需要各方面的乡土人才。以县域为单元成立“传统村落乡土人才培训中心”,为传统村落培养文化传承、文物修缮、土产加工、网络销售、乡村旅游等乡村振兴所需又能扎根乡村的乡土人才,建立省、县、乡镇三级“优秀乡土人才”评选和表彰制度。

 

其五,以传统村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我国绝大多数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聚落,其建筑与形态无不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们是聚落文明的活化石”“天人合一的产物,闪烁着中国古人的生态智慧。传统村落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为重点,保护好其依存的原生环境,修复好被破坏的次生环境,把美丽村居作为美好生活目标,将山水林田湖和道路、房屋、广场融为有机生态链,实施绿色乡村建设工程

 

其六,以传统村落乡村治理优化推进乡村组织振兴。传统村落往往是由一个氏族筚路蓝缕建设起来的历史聚落,在数百上千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稳固的宗族观念、淳朴的村俗家风、牢固的亲缘网络,这些对乡村治理都会发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传统村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既要“两个维护”,也要尊重历史,因势利导,将族规、村俗、家风中的积极成分,与党纪、国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原文请点击链接http://ex.cssn.cn/zx/bwyc/202103/t20210313_5317846.shtml

 

 

Copyright©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