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联系方式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长期战略。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810(华师行科字1996012,是国内高校成立最早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目前是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重点研究机构,所在团队为湖北省科技创新群体。

中心首任主任为刘盛佳(1938-2010)教授。中心成立以后,在刘盛佳教授带领下,团队成员围绕长江流域、湖北省、武汉市等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如国家计委项目《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生产力布局研究》1996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基金项目《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与上、中、下游比较研究》2001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刘盛佳教授是我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在地理学思想史、经济地理学、地名与行政区划等领域都有相当建树。他还兼任过湖北省政府参事和武汉市政府咨询委员,撰写的32份建议被有关方面采纳,多次获得“省政府优秀参事”的荣誉。去世后其先进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被评为“感动湖北2010年度十大人物”。

中心现任主任为龚胜生教授(1965—)。龚胜生教授历任三届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两届湖北省政协常委暨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湖北省人大常委暨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民进湖北省委会副主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是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得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湖北省优秀科技青年奖、湖北省十佳杰出青年提名奖、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教师等人才奖励和荣誉称号。龚胜生教授长期致力于人文地理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历史医学地理学、现代健康地理学等领域都有一定建树,是“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的开创者。先后出版专著《清代两湖农业地理》《天人集:历史地理论集》,教材《可持续发展基础》《中国地理》,丛书《湖北可持续发展论丛》,合著《湖北大城市研究》《古老文明的首都北京》《三峡库区文物复建区旅游价值评估》等,发表署名第一作者学术论文100多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疫灾历史地图集》的研究与编制”的首席科学家。

中心现有骨干成员16 名,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名;教授名,副教授7名,讲师4名;45 岁以上成员5名,35-45 岁成员名,35 岁以下成员名。中心骨干成员从事的专业涵盖地理学、土壤学、水文学、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具有开展交叉融合、联合攻关的资源基础和学科优势,已经融合成为一个专业基础扎实、学术视野开阔、创新意识浓厚的省级科技创新群体。

中心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3名。自1996年起招收人文地理学专业“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2005年起招收人文地理专业“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方向博士研究生,迄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1届共200多人,博士研究生1120多人。中心探索建立起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许多研究成果转化成咨询报告和决策建议后得到省市政府的采纳,中心已经成为服务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智库机构和智力采购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部分毕业生

中心已经形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三大稳定的研究方向,未来将以建成可持续发展高端智库机构为目标,主要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开展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社会服务”的协同发展。今后5-10年,中心将致力于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特色:一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是武汉市、湖北省和长江中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二是健康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健康地理、旅游促进健康和健康旅游方式的研究;三、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重点是中国历史疫灾地理的研究和中国疫灾历史地图集的出版。

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崭新的,一直支撑人类到遥远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人地关系、区际关系、代际关系都和谐协调的发展道路。朝着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我们永远在路上。热忱欢迎有志于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可持续社会建设的年青学者加入我们的队伍!

龚胜生编著《可持续发展基础》

 

 

 

龚胜生著《天人集:历史地理学论集》

 

 

 

龚胜生主编《湖北可持续发展论丛》



Copyright©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