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龚胜生教授:理性看待疫灾对社会的影响

作者: 时间:2019-12-23 点击数:

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武汉 记者@明海英)《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首发式近日在武汉举行。据该书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介绍,疫灾是自然生态因素与人类社会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从环境变迁看,疫灾在气候寒冷期相对多发,在温暖期相对较少。从社会治乱看,疫灾在社会稳定时期相对较少,社会动乱时期相对多发。历史上,中国疫灾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城市重于乡村,都城重于一般城市,人口稠密地区重于人口稀少地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重于自然灾害少发的地区。过去3000年来,疫灾区域有从黄河中下游向外逐渐扩展的趋势,疫灾重心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龚胜生表示,疫灾是影响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我们在看到其巨大破坏性的同时,也要看到疫灾冲击下所激发的人与社会的创造力。例如,两汉之际伤寒流行,促成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明代各种瘟疫流行,促使吴又可《瘟疫论》的问世。疫灾大规模流行时,政府、民间的积极应对,推动了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政府防疫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民间防疫习俗的形成以及公众卫生意识的养成。

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原文详见链接http://www.cssn.cn/zgs/zgs_jl/201912/t20191220_5062511.shtml?COLLCC=4247342418&。

Copyright©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邮编:430079